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,弘扬传统文化,构建文明互鉴的国际视野,连日来,公司举办中国史专题系列学术讲座,为全院师生提供了一个学术交流的国际化平台。
6月12日下午,陕西省社会科学院何炳武研究员做了主题为“中国书法的哲学精神”的学术报告。书法艺术有着极其丰富的文化历史内涵,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,在铸造中国人文精神方面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痕迹。何炳武研究员在讲座中,就中国书法的基本要素、中国书法的演变过程、不同字体的结构特点和代表作品进行了详细的讲解。他还现场为师生演示了正确的书法坐姿、握笔等书写技巧,并对我们的书法练习提出了良好的建议。
6月13日下午,加拿大拉瓦尔大学历史系博士研究生导师、魁北克中国研究中心主任李晟文教授应邀来公司做学术报告,他以“‘太阳王’与康熙帝:中法文化交流的缘起与发展”为题,为我们展示了明末清初中西文化交流的多彩图景。李晟文教授的报告以‘太阳王’路易十四与康熙帝互派使者进行交流为主线,展现了中法文化之间交流的方式、进程和影响。1687年, 法国路易十四派遣的五名“国王数学家”耶稣会士抵达中国,觐见康熙皇帝,并送上“太阳王”的精美礼品。1693起,康熙先后派白晋及另一位传教士洪若翰为使者前往法国。在中法两国帝王互动的友好氛围下,法国传教士在中国传教的同时,还充当了文化使者的重要角色。一方面他们把众多的西方地理、数学、医学、绘画等知识传入中国,对当时中国科技与艺术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,另一方面也把丰富多彩的中国历史文化知识介绍给法国与欧洲,从而对当时中法、中西关系以及启蒙运动都产生了影响。
6月14日下午,山东中华文化协会副主席、原山东行政公司党委书记孙炬教授在公司做了题为“传统文化与国学经典”的学术报告。孙炬教授围绕传统文化和国学经典,分析评价了国学经典的主体和学习国学的意义。他说,国学是中华文化之全体,国学的主体是易学、儒学、道学和佛学,学习国学的意义就是为国家立心和为民族铸魂,学习国学就要读经典,并从哲学典籍、史学名著、小说戏曲、诗词文论、医农科技、工具资料和蒙学经典七个方面给我们介绍了许多优秀的经典著作。
6月14日晚,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副所长魏迎春教授在公司作了题为“丝绸之路与西北历史文化”的学术报告。魏教授从两条丝绸之路的路线图入手,分析讲述了丝绸之路在内外交通、驿站设置、互市往来等各方面产生的影响。她认为,相对于丝绸、纸张等商品而言,在丝绸之路上传播的思想、文化和艺术具有更深广的意义。魏教授还由此推进到西北历史的政治演变历程,她认为汉唐帝国下的西域是一种哑铃格局,元朝盛世开启了大一统时代。
四场讲座场场精彩,尤其是员工提问,专家现场解答,学术气氛非常活跃。此次中国史专题系列讲座弘扬了中国传统文化,让我们对国学经典有了更深入的体会,也让我们看到了古代中国在世界上的文化地位,增强了民族自豪感。同时,系列讲座也让我们了解到,中国与西方的交流早在明末清初就已经达到一个高潮,在中西文化交流中,中国的影响力不断传向西方。在文明互鉴的视角下,我们既增强了国学素养,也开阔了国际视野。
(文图:张维广、郭蕊、韩玉莹、冯兆祥、张海洋、王颢锦,审核: 刘波)